自1985年穿上这身警服,公安红桥分局大胡同派出所民警范久章已经从事公安工作第36个年头了。前三十年里他是刑警队里一线缉凶的执法办案民警,2015年以后,他是“半路出家”的社区民警老范。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与为民服务的初心,59岁的范久章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020年10月,按照公安红桥分局统一部署,民警进行岗位交流。58岁的范久章从双环邨派出所调至大胡同派出所继续从事社区民警工作。老范负责管理海河华鼎和钧和里两个社区,共有1300余户,近3000位居民。
新社区、新环境,也意味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五年多兢兢业业的社区民警工作经历,为老范积累了迎接挑战底气。与以往管辖的社区不同,海河华鼎是新型商住两用公寓型社区,位置又毗邻海河风景带,因此很多民宿经营者选中了这里。大量的人员流动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复杂的情况任谁接手管理都要头痛,“在一天岗就要为群众服务好一天,这就是我认准的道理。”范久章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是老范当刑警时就形成的习惯。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他加班加点问询,逐门逐户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排查隐患漏洞,晚上回到家还一直思考如何因情施策、对症下药……
短短半个多月,老范摸清了社区内9家民宿,共30余套公寓的基本情况,光工作记录就攒了厚厚一叠。准备充分,范久章将一份针对海河华鼎社区治安情况治理对策的报告放到了大胡同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李俊强的桌子上。“老范这个年纪的人,身上的这份责任心令人动容,派出所就是为民服务的桥头堡,解决群众难题我们责无旁贷。”李俊强说。
想要全面化解矛盾,解决社区乱象必须要从物业公司入手。本着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原则,大胡同派出所与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多次座谈,充分了解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倾听企业声音,加强警企对接,全力协助物业公司解决民宿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在物业公司的配合下,范久章对社区内的民宿开展了全面的管理整顿。在他的努力下,组建民宿业主登记管理群,日常开展业务指导,强化管理要求,增进警民沟通;与物业制定人员出入登记备案管理机制,实现入住旅客线上线下“双实名登记”,同时他督促未备案的民宿经营者进行备案并办理相关手续,强化系统监管。
连续两个月马不停蹄的奔忙,使社区环境旧貌换新颜,群众的笑脸印证着治理的成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在老范看来“绝对值得!”。目前,社区的民宿入住登记做到了“实名、实数、实时、实情”,业主与物业公司关系日益融洽,各类警情大幅下降。
“再有不到一年就要离开公安队伍,舍不得,因此就更加珍惜在岗的每一天。”心里这样想,范久章也是这样做的。秉承着“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平安社区”的工作宗旨,老范是能在社区多待会儿也绝不回家多歇会儿。
范久章管辖的钧和里社区是典型的老式社区,居住的人员也是老年人多。“我这岁数也快到花甲之年了,都是老年人,有共同语言。”因此,钧和里社区的12位独居老人就成了老范的“亲朋好友”。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董大爷就是老范的知交好友。老爷子早年就患有半身不遂,子女还不在身边,几次想接走董大爷,可老爷子就是认了落叶归根这个理儿,不舍得离开故里。了解到董大爷的情况,老范就上了心,日常总去探望不说,还叮嘱保安人员帮助关注董大爷情况,有情况及时与他联系。董大爷心里明白,“我们非亲非故,人心里总念着我,这是个好人啊。”老范会在入户聊天过程中暗自留心老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等基本情况,以便及时提供帮助。隔三差五的,他还会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防盗等安全知识编成“段子”,在跟社区老人们唠嗑时讲上两段儿,叮嘱老人们注意。用心自会有收获,社区越来越安全、和谐,老范自然成为了社区居民心目中的“明星”。
虽告别了自己奋斗三十年的刑侦战线,但凭借着这份执着与热忱,范久章在社区民警这个平凡的舞台上,依然焕发着光彩。就像他说的那样,“‘船到码头车到站’永远都不是我的代名词。我今年59岁,但我还是社区民警队伍里的新兵,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