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主题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100余位来自国家部委、重点央企、知名高校、行业组织、无人机制造和研发企业代表出席论坛。论坛聚焦“促进低空经济安全发展,加快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主题,围绕低空安防与网络安全的深度融合,针对当前无人机“黑飞”防控、无线电干扰、空域冲突等低空安防突出风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研究低空安防技术发展新趋势,分享低空安防领域的技术新成果和实践案例,推动低空经济在应用层面的规范与安全发展,促进低空安防管理体系的完善,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城市秩序做出贡献。
参与论坛的嘉宾一致认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描绘了一幅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未来图景,但也面临着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法规标准、社会接受度等多维度的挑战。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守护好低空经济的天空,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多元治理模式,推动低空安防技术创新发展,为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生认为,低空安全作为新型非传统安全,应当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低空安防,从理念、措施、产业、模式上进行变革,构建内核驱动理论模型。聚焦精准识别、低成本广域覆盖推动治理工具精准化,聚焦风险评估、仿真推演推动执法方式绿色化,聚焦专业培训、应急处置推动治理主体规范化,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立体保障—低空安防”的治理总图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沈云湜表示,面对当前低慢小航空器防反难度大、管控困难、管理设备缺乏平台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应当立足政策法规的支撑,协同推进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与相关条例落地,积极构建多元数据整合、标准规范制定等“1+5+4”公共安全四位一体低空安全体系,为保障低空安全提供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