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接警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多而繁杂,所以,想要成为一名正式的接警员,不仅需要在入职后接受三个月以上的业务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警情信息。

2019年,天津市公安局开展为期三年的全警实战大练兵,指挥中心按照市公安局和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在基础理论、业务技能和系统应用三大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工作能力。其实,归根结底,需要我们做到的就是师傅们常跟我们说的:“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了然于胸。”通过入职以来的工作学习,我总结了四句话:要想接警接得好,了解地理少不了;学习地理还不够,方言俗语也得凑。

首先,咱们来说说天津的地理。
众所周知,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海河蜿蜒九曲,穿城而过。与其他城市不同,天津的道路依水而建,除了河流众多之外,在燕山之下,渤海之滨,这津沽大地上,还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小湖泊,东北人叫“泡子”,河北人叫“淀”,南方人叫“塘”,那么到了天津,就得有天津的叫法,叫“沽”。天津号称有七十二沽,那如何区分开这些以沽命名的地方,便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

“泥沽出事啦,泥沽出事啦,你快来吧。”当时在我旁边的同伴接到这个电话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哪的尼姑?出什么事了?”于是便跑去问接警民警,接警民警听后第一时间将警情处置,然后笑着对他说:“你去观察一下系统,仔细看看就知道了。”他才恍然大悟,报警人所说的,是有“先有沙泥寨(泥沽),后有太平庄(葛沽)”之称的津南泥沽。

这件事之后啊,我和同伴对七十二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翻阅历史资料,才得知,据清光绪年间《津门杂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重修天津府志》还列出了在宝坻的二十九沽,在宁河的二十二沽。合计七十二沽。由于时代的变迁,有的沽虽然已经变成了陆地,但是这片地方仍以沽命名。如: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沽(三岔河口);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大直沽;此外还有:东沽、葛沽、邓善沽;元沽、盘沽、草头沽;五道沽、八道沽、塔沽、大沽、半截沽。这还不算,还有:王家沽、曹家沽、贾家沽、邢家沽、齐家沽、田家沽、丰家沽、于家沽、梁家沽、李家沽、郝家沽、东鲁沽、西鲁沽、玛瑙沽、葫芦沽、傍道沽、捷道沽、汉沽、塘沽、咸水沽!
刚刚提到的很多沽名,是老人们才习惯的叫法儿。接警的时间越长,听到的老地名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九零后接警员不仅仅要了解现在的地理方位,还要了解一些消失的老地名。这些老地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慢慢地消失在了地图上,但是这些地方还在,只不过名字已经换了。

刚刚,咱们聊了聊天津的地理,下面,咱们再来聊聊天津的方言。
在天津这地界儿,隐隐有这么一条线,线的这一头是“您(ní)了这(jiè)是干(ga)嘛(mà)呀”的天津话,一脚迈到线那头,“您了这是做(zou)啥啊”,就好像到了世界的另一端。但不管是在何处,什么口音,天津人说话都是那么热情。

快过年了,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出门在外,遇到事情一定要先冷静一下,确定情况后及时拨打110,我和我的同事们全天候24小时的守护着您!
来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