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宪功,男,汉族,59岁,1980年1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1999年8月加入公安工作。现任公安宁河分局芦台派出所民警。
在公安宁河分局,有这样一位民警,自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以来,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将军队的优良作风融入到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之中。他,就是公安宁河分局芦台派出所民警孟宪功。

退伍不褪色 彰显担当军魂
1980年11月,年仅19岁的孟宪功走入了军营,抱着“守护祖国安全”的坚定信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在部队期间,孟宪功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队好主官”等荣誉称号。“我心向党,只为人民”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孟宪功的心里。1998年退伍后他选择从警,即便脱下了军装,却依然在公安的岗位上奉献自己。多年来,他先后在公安宁河分局刑侦支队、芦台派出所等多个岗位工作,将部队所学融入到了公安各项安保工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曾四次荣获个人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称号。

在担任驻宁河区医院警务室民警期间,孟宪功积极工作,联合院方保卫部门多次深入开展安全防范提示,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他主动向医院领导通报发案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积极争取院方对安全防范工作的支持,加强医院保安人员日常业务培训指导,以组织带领保安采取步巡、蹲点守侯等方式,认真开展巡逻防范,千方百计搞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作中,他认真处置区医院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确保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当别人问及他都上了年纪了,为何还这么辛苦,他说:“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要当作大事来办,如果不能及时处置,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维护医院医疗秩序的稳定,是公安机关的责任,更是我应尽的义务。”


抗疫最前线 锻造忠诚警魂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在接到结束休假、迅速回归岗位的指令后,孟宪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第一时间赶到宁河区医院开展工作。

宁河区医院是宁河区抗击疫情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病毒的传播,“人心”的恐惧,在这一时刻蔓延到这片土地上。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都人心惶惶,前往发热门诊的患者更是惴惴不安。“疫情来临,看病的群众心理肯定会恐慌,看见我们公安民警,心理才会踏实一些。我多跑跑、多看看,医院的秩序才会更加稳定。”
孟宪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主动请缨,站到了抗疫的最前线——驻守宁河区医院发热门诊,维护门诊的治安秩序。工作中,孟宪功一面做好人员车辆的秩序维护,防止造成聚集,另一面还要疏导群众心理防止造成过度恐慌。
医院的护士看到他每天忙上忙下,都禁不住担心:“孟叔,你刚动完手术,千万千万要注意防护,多休息啊!“然而每次他都只是笑着说“知道了”,便转身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从前我是一名军人,现在我是一名警察。党组织信任我、百姓信任我,为人民冲锋陷阵我义不容辞!”看到他远去工作的背影,让人不禁想到这位多年奋战在一线的老警察,一直默默地守护在百姓身边。

最后的坚守 只因不忘初心
有着18年军龄和21年警龄的孟宪功即将在2021年退休,离开心爱的警察岗位。“他去年刚做完癌症手术,连孩子都知道他这病切忌熬夜,要保持心情舒畅,可他就是不听,忙起来还经常忘记吃药,家里人都拿他没办法了。”孟宪功的妻子看到他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心中更多的是担忧和无奈。大病初愈的身体本就需静养,可当市局下达了一级勤务的通知后,孟宪功立即“搬”到了区医院。

将近一个月的高强度执勤,最忙的时候,他连续三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熬夜通宵守护更是常事。。。。。。



这名老民警坚守抗疫一线的事迹鼓舞了身边的年轻同志,带动引领他们纷纷投入到一线的紧张工作中。孟大哥人特别热心,我们都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懂了就问孟大哥!细心耐心热心,说的就是他!”派出所里的年轻民警如是说。他把自己从警多年的经验传给年轻人,做好“传帮带”。他常说:一定要用心宣传、细心发现、耐心帮助、贴心服务、真心解忧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做他们最可靠的“贴心人”。
初心不老,践行使命,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即将退休的他没有退缩。一声军人,一生军魂,滚烫的赤子之心灼热了这方土地,温暖了社区里的每一个百姓。在寒天里身着一身藏蓝,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孟宪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交上了不为自己、只为百姓的无悔答卷。



来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