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4时30分,一对夫妇在会议室里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门被推开的那一刹那,尽管已经失散了28年,但他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儿子,一家人相拥而泣,泪水模糊了双眼,老夫妇嘴里不停地喊着“儿子、儿子……”
故事还要从1993年说起。
老陈夫妇于三十多年前来到天津务工,在一鱼市经营海鲜摊。1989年3月,儿子小龙出生。虽然在津生活忙碌、清贫,但儿女双全,一家四口日子其乐融融。直到1993年的11月底的一天,意外突然降临。老陈外出上货,妻子云大姐带着儿子到鱼市,一边照顾生意一边看着孩子。“平时他就跟着其他摊位家里的小朋友玩耍,都没人在意,不成想那天孩子竟被拐走了……”直到现在,云大姐的心中都充满自责。
发现孩子失踪后,夫妻俩迅速向警方报案求助,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关于孩子走失的线索极为有限,民警查找工作十分困难,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新的进展。儿子丢了以后,夫妻俩顾不上摊位,到处去找孩子。河北、山东、河南……哪怕是听到一点线索,他们都要前去寻找,最远一次甚至去了云南。两人背着大包、穿着棉衣,带着水和馒头,舍不得花钱住旅馆,晚上就睡在候车室。夜深人静,云大姐时常看着小龙唯一留下的一张照片默默流泪。但每次都是带着希望踏上寻子之路,又带着伤心失望回家。2010年,夫妻二人听到采血可以匹配到失踪人员,抱着试试的态度,夫妻俩在公安机关进行了采血,接下来又是漫长的等待。
因为孩子失踪,老陈受到很大打击,二十多年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2016年,他第三次脑淤血发作。人虽然救回来了,但留下了行动不便、语言迟缓等后遗症。为了一家四口的团圆,二十多年来,天津警方始终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查找小龙的下落,也始终未放弃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今年7月,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接到河北警方转递的线索: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的市民边某疑似失散人员,个人情况与小龙极为相似。就连办案民警第一次看到边某的照片都不由得感叹:“他和陈大哥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接到这个消息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与滨海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立即开展走访调查。为确保万无一失,民警再次对老陈夫妇俩采集血液。今年8月底,经DNA比对检测,最终确认边某就是老陈夫妇丢失的儿子小龙。
9月16日,中秋佳节前夕,这段时长28年的漫漫寻亲路终于划上了圆满句号。积攒多年的思念、痛苦在一瞬间迸发出来,现场人员无一不动容落泪。当晚,一家人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食堂包了饺子,小龙还露了两手,为父母和姐姐一家做了几道拿手好菜,共同庆祝团聚时分。小龙被拐卖到任丘后被养父母收养,生活了近30年,已经成家立业。尤其为人父母后,对于骨肉分离的痛苦更是切身的体会。“很感谢公安民警,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促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团聚!”
破碎家庭的团圆,久别离散的重逢。“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天津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市局、分局两级工作专班,扎实攻坚积案,依法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全力缉捕违法犯罪嫌疑人,帮助离散家庭早日团圆。今年以来,天津公安机关已成功帮助30个家庭实现了团圆梦,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44年,组织认亲活动12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