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踏实,
叫流动警务站带来的踏实;
有一种信任,
从2021年6月开始,在河西区图书大厦门前广场、南楼桂发祥食品广场、环湖中道华夏未来门前,三辆流动警务车像三枚平安结,挂在周边百姓的心间。车前有民警执勤,方圆500米内有民警巡逻。每一天,从日出到日落,警务站都坚守如一,如同一个微缩的派出所,随时解决着周围发生的大事小情。
警车警灯闪烁,民警警姿挺拔,成了过往百姓眼中的风景。无论谁遇到个急事,看见警车,都会毫不犹豫就近求助。
流动警务站驻守在路口多、人员密集的地方。常常有路人经过时,看见执勤的民警,竖起大拇指,说,警察守护着我们,真好!
一天上午,正在执勤的民警徐乐艺看见几米远处一位老人边走边接电话。老人走走停停,脸上的表情也由平静到惊讶再到惊恐。看见警务站,老人慌忙走过来。
老人手里举着电话,对徐乐艺说:“警察同志,我问问您啊!我这儿接到一个电话,还通着呢。是个男的,他说他是法院的,说我有什么银行卡违反国家规定,骗了国家钱,要把我抓监狱去,还让我现在去银行还钱,说还完钱就能消除。我哪有什么银行卡啊!就有存折。再说我也没做坏事啊。”
徐乐艺说,奶奶,您赶紧挂断电话,不要和他对话,这是骗子,别上当!
“那万一是真的呢?民警同志,您给他说说。” 老人将信将疑地问徐乐艺,又对着电话那边说:“你等着啊,我跟前就有警察,让警察和你说。”
徐乐艺接过电话时,对方已经挂断。
徐乐艺给老人讲了一些常见骗术,告诉老人,谁要求转账都不能转,守好自己的钱袋子。老人说,如果不是碰到执勤民警,她可能就赶回家拿存折去银行汇款了。好在遇见警察,帮她保住了一辈子的积蓄。
一天下午,一场大雨后,天还没有放晴,路边积水成片。民警于强、陈庆惠和辅警高伟正在图书大厦门前的警车旁执勤。环视中,于强见六七十米远处,有个人冲他们这边招手。他先是以为招呼他人,再定睛看,是一位歪坐地上的人冲流动警务车挥手。他们赶紧跑过去,见一位中年妇女骑着电动车摔倒在路边,脸上、手臂还在流血。看到警察到来,妇女哭着说,没想到,警察同志真过来了,我就知道,这时只有警察能救我,看热闹的路人没人敢管。于强担心妇女身上有骨折之处,不敢贸然搀扶。这时,辅警拨打了120,同事联系上附近的派出所民警。经过简单检查,于强确定妇女的腿没有骨折,但鼻子出血严重,胳膊也有伤口。他们将妇女搀扶到派出所派来的警车上,一起赶往医院。经过医生检查,中年妇女右前臂和鼻梁骨折。
第二天,这位妇女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流动警务站,向民警们表达谢意。她说,摔倒之后无法起身,她又没带手机,最无助的时候,突然看到警灯闪烁,看到执勤民警,我对自己说,我有救了。
一天下午,在桂发祥食品广场点位,民警李晓光和辅警赵军、万宗军正在执勤,他们徒步巡逻时,发现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筐里有一个双肩背包。想到失主可能会返回寻找,一位民警就在附近等候。一个小时过去,仍不见来人,民警将背包带回警务站,发现里面只有某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和封口的档案袋。经过工作,民警找到孩子母亲的电话。母亲联系孩子时,孩子竟然还没发觉自己遗忘了书包。她领到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地骑着共享单车到附近餐厅吃饭,背包就放在车筐里。饭后,她乘坐地铁回家,路上接到母亲电话,这才想起书包的事情。得知背包去向时,她不急不慢地对妈妈说,书包在警察叔叔手里,怕什么呀。
7月的一天中午,一位老人在环湖中路上摔倒,脑门、鼻梁上都有伤,巡逻民警李刚和辅警周志伟发现后,把老人搀扶到街边小店。店主拿来一把椅子让老人坐下。
民警问,老人家,叫120送您去医院看看吧?
不去!我没事,我回家!
大爷,您高寿啊?
我83啦,还小着呢。
您岁数大了,摔倒了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我们送您去医院,或者通知您家人来接您。
我不去就是不去。你们不用管啦。我都活到这个年纪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摔了就摔了。
还是找找您的家人吧。
不找。我老伴儿去老年大学上学了,儿子工作太忙回不来,不叫他们。
交谈中,老人很固执,对民警表示坚决要自己回家。询问中,民警得知老人就住附近,于是决定护送老人回家。
原来,老伴儿在家。她以为老头子在卧室睡觉,发现他不见了正要出门找,就见民警登门送人。看见老头子脸上、胳膊上的伤,她埋怨着,你刚出院不久,就是不听话,自己偷偷跑出去,摔坏身子,我可不管你。
不管就不管,我也没让你管。
三言两语,老两口就吵了起来。
民警现场调解了好半天,见老两口消了火气,才放心离开。
流动警务站,穿梭辖区街道,驻守固定点位,随时接受求助;车内小药箱,总会派上用场;车外显示屏,宣传反诈知识。它与百姓的零距离,传递着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的深情厚谊。
流动的驿站,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