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视角,解基层之困、纾基层之难、办基层之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市公安局紧紧抓住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精准发力、对症施策,通过研发智能化平台系统、推进“警网融合”等方式,有效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研发警务协同系统打破警种部门壁垒
不久前,公安东丽分局万新派出所接到一起未成年人离家出走警情。接报后,该所立即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将分局相关部门、警种拉入工作群组,共同开展查找。经过30多个小时的工作,孩子在800多公里外被成功找到,其家人对民警表示衷心感谢。
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开启跨部门、跨警种、跨层级、跨地域的线上合成作战。该系统针对警情处置、社区警务、案件侦办等不同场景,为建立“派出所吹哨、各警种部门服务支撑”的工作模式提供了系统保障,实现了“以一警牵动全局,以全局支撑一警”的工作目标。
如今,基层派出所与各警种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提升了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警格网格有效衔接实现“再快1分钟”
基层基础工作的根基在派出所,强基固本至关重要。市公安局坚持“基层视角、减负增效、实战导向、协同联动、融合共治”原则,整合16个警种关于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内容标准,积极开展基础警务平台升级改造,将相关数据打散重组,对社区民警101项业务实施扎口管理,实现指令通道唯一、工作任务扎口、指令精准推送,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针对派出所警务区与街道各社区边界不一致、一警对多网、警网不匹配等问题,市公安局因地制宜对全市1766个警格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推进全市4737个警格与2.1万个网格边界对应,加强警格与网格、综治力量的联勤联动、联防联治。接到警情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可以快速、精准地根据划分好的警务区、警格,指派对应社区民警就近处警。同时,精准快速匹配属地网格员,就地协同开展工作,实现警情处置“再快1分钟”。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积极推进全市社区(村)警务室与居(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将社区民警五项职责与网格员“九全”工作目标有机衔接,完善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四合四联”工作机制,制定出台《“警网融合”协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健全与居(村)委会、网格员定期会商等工作制度,梳理出台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协同工作清单,有力推动了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力量联结、管理联动、风险联控。
在此基础上,市公安局将持续聚焦基层所需所盼,组织各警种共同研究,持续出台符合派出所工作实际的新举措,进一步放权赋能,全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切实为基层减压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