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过去一年,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全面落实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以“禁绝毒品”为目标,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打治并举”,不断完善禁毒“打、防、管、控、建、宣”毒品治理体系,提升毒品治理能力,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履行使命任务,擦亮平安底色
面对当前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毒情形势,全市各级禁毒部门精准发力、重拳出击,对各类毒品犯罪“零容忍”,持续开展“夏季行动”、禁毒“清源断流”和我市“猎毒”系列行动,打击治理明显加强,禁毒质效全面巩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去年一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查获吸毒人员203名,缴获各类毒品4.89公斤。
增强“集群打零”和专案攻坚能力
聚焦我市吸贩毒团伙网络,先后打掉吸贩毒团伙4个、抓获涉案人员247名,侦破跨省贩卖曲马多案件。
打击非法贩卖吸食“笑气”团伙
先后打掉非法贩卖吸食“笑气”团伙3个,查获涉案人员100余名。
拓展“寄递物流禁毒”效果
去年全年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案件25起,抓获嫌疑人26名,缴获各类毒品0.41公斤。
防范毒品渗透和外流出市
密切关注境内外毒情变化,重点加强进津口岸通道查缉,严防毒品流入我市和外流贩毒问题。
夯实安全根基,凝聚禁毒合力
常态化推进“平安关爱”行动,落实戒毒治疗、帮扶救助、就业扶持等管控措施,提高管控率,降低复吸率,巩固提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成效。三年来,我市戒断未复吸人员不断增加,占全市在册吸毒人员的81.57%,始终未发生吸毒人员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
开展排查见面和“平安关爱”行动
严格落实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和关爱帮扶职责,常态化开展吸毒人员排查见面、精准施策开展“平安关爱”工作。
落实异地吸毒人员双向管控
对人户分离吸毒人员落实“双向管控”,确保管控工作无死角、全覆盖,防止因失控漏管引发涉毒问题。
持续强化毒驾治理
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路面“毒驾”查缉,建立实时注销机制,依法对涉毒失驾人员落实相关处罚,及时消除了毒驾隐患。
预防教育先行,筑牢禁毒屏障
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全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禁毒宣传辐射作用,不断扩大禁毒工作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切实筑牢抵制毒品、远离毒品的思想防线,营造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围,“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滋生吸毒人员数量连续5年下降。
持续深化全民宣传教育
围绕“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全市各区以禁毒文艺展演、禁毒主题演讲、禁毒故事讲述会、街面禁毒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突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推进将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法治、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中小学毒品防范知识竞答活动,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市1400余所学校在校学生禁毒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着力打造禁毒全平台宣传
充分利用国家及本市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建立禁毒宣传平台,通过电台、电视台、户外显示屏等播放禁毒宣传内容,依托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实时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禁毒公益短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禁毒宣传氛围。
推进清源断流,铲除滋生土壤

全面摸排掌握涉芬太尼类物质、依托咪酯、新精神活性物质和麻精药品的企业、医疗机构情况,组织对全市2500余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和400余家非列管可制毒化学品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服务检查,查处行政违法案件,对涉嫌违规企业行政罚款,收缴易制毒化学品80余吨。推进反兴奋剂情报共享和执法合作,紧盯重点制毒嫌疑人员动向,监控重点设备流向,坚决防止制毒物品非法流失。
充分运用大数据、新技术,提升禁毒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在全国首创 “市、区、街镇”三级污水监测模式,大幅提升市域毒情监测预警和溯源打击能力。开展“复吸高危人员”毛发验毒,工作经验得到公安部推广。实施7×24小时受理检验模式,有力服务缉毒实战。与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协同合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禁毒专业系统模型”,发现涉毒线索,精准指引缉毒打击,不断提高打击毒品犯罪的整体效能。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
亮正义之刃、斩邪恶之魔
兵不卸甲
2024天津禁毒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