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难舍,盛宇里

来源: 平安天津发布时间: 2024-03-25 11:33

3月24日

公安河北分局强子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国平

迎来了工作的最后1天

即将退休的他

平凡而又不凡

他的警营岁月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柴米油盐”

凭借执着和坚守

得到了辖区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支持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天津市劳动模范”

“天津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等荣誉称号


这一天,李国平一如往常

来到盛宇里社区巡逻

他要以辛勤工作

为自己的从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

走进盛宇里社区

聆听这位老民警的奋斗故事


走进河北区盛宇里社区,90年代的红砖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在这里度过了半生岁月的李国平,熟悉社区里的一草一木。

我们跟随着李国平在社区巡逻,沿路不断有居民跟他打招呼。

“老李,你是不是快退休了?真舍不得你。”

“李伯伯,退休了也要常回来看看啊。”

人们熟络地跟他唠家常,烦恼和喜悦都愿意同他分享。


“有盛宇里社区的时候,李警官就是社区民警,他在这儿干了32年,比任何一届居委会主任干的时候都长。”盛宇里居委会主任王运谈起李国平,满是敬佩,“他对待每一位群众总是笑脸相迎,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

王运想起刚接管盛宇里社区时,遇到了楼上楼下的住户因为修理下水道产生矛盾,不管怎么调解,双方坚持己见,丝毫不让步。李国平知道了,他先是分别找双方做工作,再将两户人家聚到一起协商分摊修理费用,三言两语,根深蒂固的矛盾就化解了。“他是真正打入了群众内部,有了深厚的感情,李警官一出面,双方的火气就消了大半,他在居民心里有‘面子’。”王运说。

李国平的“面子”是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付出“挣”来的。


1992年,28岁李国平从市公安局调入公安河北分局,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负责“王串场工人新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平房。在那个电话都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李国平靠着“铁脚板”走遍了所有平房住户。

后来“王串场工人新村”拆迁,在原址上建起了楼房,1997年盛宇里社区竣工,李国平又成为了盛宇里的“片儿警”。

“90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木门,那时候每月都有3到4起入室盗窃案件发生。”应对这一情况,李国平主动联系厂家为小区居民集中安装了老式栅栏防盗门。但门安上以后,经常有居民反映,防盗门总是出现故障,联系厂家上门维修一时半会来不了,总得等。

李国平又想办法,厂家的维修师傅来社区修门时,他就跟在后面学,时间一长,防盗门的一些小毛病小故障,他就能上手修好。

“那时只有栅栏防盗门,但是也管用,安上防盗门,入室盗窃案件明显下降了,居民们都高兴,我也跟着高兴。”李国平回忆,自己的“维修副业”没多久就“歇业”了,因为更先进的防盗门生产出来了。再后来,社区内安装了视频监控,门口也有了车牌智能识别系统,社区治安秩序更好了。

“科技在进步,社区民警也得进步,我也在学习用手机、用网络,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效率,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的效果。”李国平骄傲地告诉我们,2023年盛宇里社区1起电诈案件都没发生,实现了“无诈社区”。


跟随李国平继续在社区走着,我们碰到了盛宇里的老住户周女士(化名),她知道李国平要退休了,非常不舍:“我经常给李警官添麻烦,这么多年,真是辛苦他了。”

她的弟弟先天智力低下,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一直是周女士在照顾,有时候不注意,弟弟自己溜出去玩,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这事,周女士多次找李国平帮忙找人,她说李国平每次都不含糊,沿着社区周边一条马路一条马路的找,将弟弟平安带回家。

李国平说在自己盛宇里干“片儿警”时间长了,家家户户都拿他当自家人,“自家的事情,不是跟你特别熟,人能让你掺和么?”所以他特别乐意给居民帮忙,这说明人家不拿他当外人。

我们穿过社区,走进了盛宇里社区警务室,墙上还挂着李国平的老照片,桌面上还放着他的桌牌。李国平坐下跟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


“我还干过吓唬小孩的事儿呢。”李国平嘿嘿一笑。

那是在2004年,当时游戏机兴起,有位居民找李国平帮忙:“李警官,我儿子都上高二了,还天天抱着游戏机玩,您给想想办法吧。”

李国平让居民先回家跟儿子耐心沟通,过了两天,他借着入户的理由来到居民家中,“碰巧”发现了那位沉迷游戏的少年。

“你现在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么沉迷游戏可不行,大好时光不就白白浪费了?”李国平开口劝解少年。

“警察还管我玩游戏?”少年放下游戏手柄,一脸不解。

“我是‘片儿警’,咱社区里的事哪样我不管?”李国平循循善诱,跟少年立下约定,暂时“没收”游戏机,等到高考结束再还给他。少年信誓旦旦,说一定会考出好成绩,让李国平心甘情愿地把游戏机还给他。

“我当时一出他们家,就把游戏机给他爸了,让他爸悄悄藏起来,后来那孩子还挺争气,考上了好大学。”李国平停顿了,他环顾一圈警务室,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

李国平陷入沉思,似乎在回味过去。


时光荏苒,30多年的岁月匆匆流逝。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民警,如今已是头发花白,额头和眼角爬满皱纹。

李国平说刚到盛宇里时,跟居民做自我介绍是“小李”,他去入户,都得称呼群众“伯伯”“大姨”。而如今,他成为了居民口中的“老李”。

夜幕即将降临,我们的采访接近尾声,快要离开社区时,有人拦住了李国平:“李伯伯好。”

李国平有些困惑。


“您不认识我啦,我是小刘,今年研究生毕业回来了,我小的时候,您上我们家入户,咱们见过的,我还记得那时候您穿着绿色的警服,夹着本,大夏天多热啊,我爷爷给您倒水,您就是不喝,说自己下片儿从来不喝水。”曾经绑着羊角辫的小丫头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多年不见,李国平要努力辨认才能认出来。

小刘问:“听说您要退休了,那以后谁来当盛宇里的社区民警呢?”

“宋雨汐宋警官,我徒弟,00后,以后担子就压在她身上了。”李国平拿出手机,将宋雨汐的联系方式告诉小刘。

“您徒弟,那肯定错不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李国平社区民警的故事落下帷幕

但在盛宇里社区

警民鱼水情的故事

还在继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