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太阳将炽热毫无保留地倾洒,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20岁的刘世路身姿笔挺、朝气蓬勃,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意气风发地迈进了警营。一辆嘎吱作响的老旧自行车,一双丈量大地的“铁脚板”,开启了他走村串户的社区警务工作,那是梦想启程的注脚,也是他与责任羁绊的开始。
40个春秋轮回,他在十六个岗位间辗转,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看似琐碎的日常,无数个默默付出的晨昏,化作了警号上独特的包浆,那是坚守的见证。他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到嘉奖11次,当选2024“津城警星·最美基层民警”,那是岁月的勋章。
时光是最悄无声息的行者,40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又如潺潺流水,在岁月中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2025年4月,春风轻柔,60岁的刘世路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初心未改。
“刘师傅,今天是您从警生涯最后一班勤务,出警平安!”同事的声音带着几分敬意,也夹杂着一丝不舍。最后一次出警,刘世路迅速扣上警帽,这个简单熟悉的动作,承载着40年的习惯与沉甸甸的责任。警车缓缓启动,发动机的声响和40年前别无二致,瞬间唤起了他心底最深处的记忆。那时,第一次出警面对群众时,他紧张得快要说不出话,如今,岁月赋予他沉稳与从容。
坐在警车里,他仍不忘对年轻同事叮嘱:“快退休了,再跟你们唠叨唠叨,千万别让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来,他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进每一户居民家中,耐心地逐户指导安装国家反诈app,用一个个真实案例,为百姓的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如今,全民反诈的浪潮涌起,他手中的反诈接力棒已稳稳传递给了后来人,可他对这份事业的牵挂,从未停歇.....
时针指向中午12时,正午的阳光,将调解室的警徽照得发亮。刘世路坐在熟悉的位置,看着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他在这里度过的无数个日夜;画满关系图的白板,见证了他为解决居民纠纷所付出的心血。打开柜门,一摞摞整齐的调解卷映入眼帘,每一页都记录着他付出的心血。
在这里,他曾为解决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多方奔走,四处协调场地,组织居民开会商讨;在一次次快递纠纷的“拉锯”中耐心调解,从快递员的难处讲到居民的诉求,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用真心缝补邻里间的嫌隙。他望向阳光里的警徽,蓝盾中央的长城纹路依旧清晰,那泛起的微光,一如他从警那年,闪耀如初。
春天的夜晚,仍残留着丝丝凉意,刘世路踏上最后一次巡逻之路。这么多年,加班加点入户走访早已成为工作日常,社区里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他边走边对徒弟杨冬倾叮嘱:“小区居民大多是在津工作的外地年轻人,每天早出晚归,要做好记录再登门走访。”手电筒的光柱,随着他的脚步摇曳,照亮前方,也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
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时针、分针、秒针重合,退休时刻悄然来临。刘世路缓缓摘下警帽,目光扫过熟悉的街道、社区,那些曾被他和战友的脚步丈量过无数次的地方,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退休是终点,还是另一种守护的开始?在他们的心中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