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妍,女,汉族,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二级高级警长。参加工作以来,她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奥运安保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5月29日,全国公安科信部门“身边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报告会上,张妍分享了她扎根公安信息化领域,服务一线实战的故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张妍从未停止思考与奔跑,因为她始终坚信,真正的美丽是用智慧和汗水一点一点浇灌出来的。
以科技破难题
2018年,张妍从治安管理战线转入科信领域。初涉公安信息化领域时,一些专业术语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信息化对公安工作的发展太重要了,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此后,但凡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她都要学懂弄通。请教专家、翻阅资料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有段时间,在河西区的繁华街头,扒窃案件呈多发态势。面对群众的期盼,张妍和同事压力倍增。为了尽快破案,还百姓安宁,张妍带领团队将十几台电脑连成一排,两人一组,从大量视频资料中寻找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从海量信息中锁定犯罪嫌疑人,难度极大。张妍带领团队转变思路,依托科技信息化,不断改进侦查方式,利用自创的技战法,最终锁定了6名犯罪嫌疑人。这是张妍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尝到了信息化应用的便捷与高效,那一刻,她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公安信息化工作就是要从基层需求出发,为一线解决实际难题。”这是张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1年8月,河西分局侦破了一起刑事案件。从这起案件中,张妍发现房屋出租的预约方式、费用支付方式存在管理盲区。
如何让民警及时掌握租住人员情况?怎样设计系统才能更便捷地投入日常使用?带着问题,张妍与同事到各警种部门、派出所开展调研,最终用简单实用的逻辑推动研发,创新推出管理系统并深度应用,为消除治安隐患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由张妍主导开发的校园“一键报警”系统,解决了以往单一电话报警、民警需值守多个平台且操作繁琐等问题。在“一键多响”的基础上,系统新增预警、对讲等10余个功能,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校园安全指数大幅提升。
搭建“四梁八柱”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天津公安战线的科信人,张妍深知改革的意义。近年来,天津公安机关不断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创新推出“5110”、协同警务等机制,用一条热线将民警与“超级数据大脑”紧密相连,让基层民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110”。3小时找到走失老人、2小时帮大娘保住养老钱、1小时让遗失手机失而复得……“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理念在天津公安落地生根。
理念一新天地宽。张妍带领团队坚持“体制不变、机制先行”的理念,构建起基层基础工作全流程体系的“四梁八柱”,将公安内外力量整合到基础工作中,让基础工作从派出所“一家的事”变成“大家的事”,真正实现“机关能解决的不麻烦基层,数据能解决的不折腾民警”。
与此同时,张妍积极推广“警务通”“社区通”应用,为民警搭建线上工作载体。每天,系统应用会向社区民警精准推送工作任务,让他们带着隐患、带着问题驻在社区、融入社区。社区民警拿着厚重笔记本走街串巷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从线下到线上、从笔端到云端,社区民警轻装上阵,服务群众更加高效。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河西分局挂甲寺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新琪感慨道:“我每天按照警务通推送的任务开展工作,入户走访更有针对性,矛盾纠纷风险排查化解更精准,真是太省心了!”
无悔的付出
“我们就是要为社区民警的‘铁脚板’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全国公安科信部门“身边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张妍分享了科技信息化为警务工作带来的惊喜与变化。成绩的背后,是她与同事无数个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日夜。但同时,她对家人充满了愧疚。
张妍的爱人也是一名警察,双警家庭的孩子往往有着超乎年龄的懂事。记得女儿12岁生日时,张妍像往常一样匆匆网购了礼物,女儿却轻声说:“妈妈,我不想要礼物了,我只想要您休息一天。”那一刻,张妍愣住了,女儿的懂事让她感到欣慰又内疚。
夜深人静的夜晚,她仍在岗位奋战,孩子却在等待中睡去;寒暑假、节假日,孩子期盼着父母的陪伴,等来的却总是“爽约”……她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份亏欠。但当一个个服务基层的应用系统上线、一个个基层治理难题得到解决时,职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便会在张妍心中升腾。听到女儿向小伙伴自豪地介绍“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警察,他们可棒了”时,她倍感欣慰,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人们常说,女警是警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是铿锵玫瑰,用忠诚、坚韧与努力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动人篇章。张妍,便是其中的一员,她把美好的岁月奉献给公安事业,在科信战线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