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皎洁的中秋月爬上天津的夜空
当五星红旗在国庆的风中猎猎作响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缺席了自家的团圆饭
错过了与家人的赏月时
却用藏蓝身影
为千万家庭筑起了平安的屏障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
他们用“我在岗”的承诺
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
牛志屾:无形战场也有热血担当
“屏幕里的每一条曲线、每一串数字,都是对人民平安的承诺。”在市公安局情指中心110接处警大厅,牛志屾的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目光紧紧锁定着屏幕上滚动的警情数据。这个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的日子,他依旧在“无形战场”上坚守,用数据为城市安全筑起防线。
两年前,牛志屾还是特警总队里“热血硬核”的街面巡逻民警。那时的他,风里来雨里去,训练场是他的“战场”,街头巷尾是他的“阵地”,处置突发、服务群众,每一次直面风险,都让他觉得成就感满满。可当他调任情指中心联勤作战支队,面对海量数据、复杂图表时,心里却犯了嘀咕:“离开一线,还能守护好群众吗?
这种迷茫,在一次次警情研判中被彻底打破。记得有一次,他通过分析连续几天的盗窃警情数据,发现某商圈的案发时间、地点存在明显规律,而那里正是市民们忙着采购月饼和过节礼品的地方。他立刻将研判结果推送给一线巡逻民警。没过多久,民警就在预判地点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避免了更多群众的财产受损。那一刻,牛志屾突然明白:这里的“战场”虽无形,却同样惊心动魄;数据虽无声,却是守护平安的“利器”。一份精准的分析报告,能预防数起案件;一次高效的指令下发,能为战友赢得宝贵时间,更能守护无数家庭的圆满。
如今的牛志屾,早已把特警生涯练就的敏锐与严谨,融入了数据研判的每一个细节。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人流量、车流量激增。他主动请缨承担核心时段的研判任务,连续“连轴转”也毫无怨言。接警大厅的灯火,与窗外的霓虹、天边那轮渐圆的明月交相辉映。他盯着屏幕上的每一条数据,仿佛看到了千家万户围坐桌前、共赏明月的温馨场景。从“街头雷霆”到“数据中枢”,岗位变了、职能变了,但他守护平安的热血与忠诚,从未改变。
王逸飞:双节在岗,守护万家团圆
王逸飞,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的他,如今是公安河西分局陈塘庄派出所办案队的一名民警。从橄榄绿到藏蓝,从军营到警营,一年的从警生涯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他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熟悉业务流程、化解邻里纠纷、规范办案细节,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坚定。身份虽变,但那份“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对派出所民警而言,国庆假期与平日里的忙碌并无二致。从清晨的曙光初现到深夜的灯火阑珊,民警的身影始终穿梭在辖区的街头巷尾。国庆节的月色格外皎洁,洒在陈塘庄派出所的窗台上,也照亮了王逸飞忙碌的身影。夜深人静时,一条警情通报突然传来:“海津大桥最左侧车道有一名醉酒男子。”
海津大桥是城市快速路,假期车流量很大,情况十分危险。王逸飞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联系报警人确认位置,随即带领同事迅速出警。抵达现场后,他看到一名热心市民早已将车停在路边,打开双闪警示灯,默默地守护在醉酒男子身旁。这份陌生人的善意,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温暖。
由于男子仍处于严重醉酒状态,无法清晰表达个人信息,为确保其安全,王逸飞决定将他带回派出所醒酒。回到所里,待男子稍稍清醒后,王逸飞对其进行了耐心的批评教育。当男子提出想自行回家时,王逸飞放心不下,担心他在路上发生意外,便主动提出让他在所内休息,等意识完全清醒后再由家人接回。
刚安顿好醉酒男子,值班室的电话再次响起。某小区楼下摊贩的吆喝声和食客的喧闹声,打扰了楼上居民的休息。王逸飞来不及多歇,又立刻驱车赶往现场。他挨家挨户地对摊贩们耐心劝导:“大家出来摆摊讨生活不容易,我们都理解。但现在已经很晚了,楼上的邻居们都在休息,咱们把声音放低一些,别让这热闹的烟火气打扰了别人休息,好不好?”
真诚的沟通换来了摊贩们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会注意控制音量,让这份安宁得以延续。处理完这起警情,王逸飞站在小区楼下,望着天边那轮明月,想起了刚入警时老师父说过的话:“公安工作不是每天都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更多的是处理好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只要在问题刚冒头时就及时解决,就不会让它演变成大麻烦。把每一件小事都办好了,就是在做了不起的大事。”
一年来,随着处理的警情越来越多,王逸飞对这句话的感触也越来越深。他渐渐明白,每一起看似琐碎的警情背后,都牵动着群众的急难愁盼。群众选择相信民警,他们就必须扛起这份责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不让一个小小的摩擦升级为影响社会安宁的隐患。
夜渐深,月光依旧温柔。陈塘庄派出所灯火通明,王逸飞和同事们的守护仍在继续。在这个特殊的国庆中秋双节,他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藏蓝的忠诚,用一颗赤诚初心守护着一方平安。
周金锁:一名老民警的国庆中秋岗
周金锁,公安河北分局光复道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负责君临大厦社区的户籍和治安工作。从警四十三年,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也沉淀了他对这份职业的坚守与热爱。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是他职业生涯中余数不多的值班,他心中格外珍惜这份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机会。
君临大厦地处繁华区,交通便利,周边景点密集,近年来成为不少外地游客选择的民宿聚集地。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十一”这样的长假,人员流动频繁。作为这片社区的“守门人”,周金锁深知,在这万家灯火、共赏明月的节日里,看似平静的楼栋里,可能藏着需要及时化解的矛盾隐患。
同往常一样,他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社区电子登记簿,逐条查看近期入住人员信息,核对房源备案情况,掌握流动人口动态。这习惯已伴随他多年。人多的时候,信息杂乱,稍不注意就可能遗漏异常情况。他一边看数据,一边在心里梳理重点区域,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虽即将退休,但他从不敢松懈。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很多人远道而来,带着对旅行和团圆的期待;本地房东也希望有个安稳的经营环境。双方一旦因噪音、卫生或费用问题产生误会,若不及时介入,小矛盾很容易升级。
所以,周金锁坚持每天至少在社区内巡查两到三趟。见到商户,他会问一句生意怎么样;碰到拖着行李箱的游客,他会主动上前打个招呼,提醒一句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这既是熟悉情况,也传递着一份节日里的安心。面对纠纷,他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先听、再劝、后调。他常说,很多问题源于沟通不畅,一句耐心的解释、一次公正的协调,往往就能把火气压下来。这些年他总结出一个道理:社区工作靠的不是雷霆手段,而是细水长流的耐心和脚踏实地的走访。
晚上十点,楼宇渐静,周金锁仍会绕着小区最后走一圈,看看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留意有没有异常声响,顺手帮晚归的游客指一下路,提醒他们夜凉,注意添衣和安全。每当看到住户关灯休息、街面安宁有序,他心里就踏实了。
四十三年,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这个国庆中秋,周金锁在岗。他要用这最后一段坚守,为自己的从警生涯写下踏实的一笔。藏蓝未褪,初心仍在。只要在岗一天,他就得把这片社区守好,让所有居民安心,让大家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感受到津城的温暖和安宁。
月光所照,皆是家国
指尖下的数据流
巡逻车上的警灯闪
社区里的脚步声
都在这个特殊的双节里
汇聚成守护平安的交响曲
让中秋的月更圆,让国庆的夜更安
这,就是天津公安民警
最质朴最动人的家国情怀
以我之坚守,换万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