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1994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公安津南分局特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4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公安津南分局疫情防控专班办公室负责人,刘刚紧张忙碌、四处奔波、电话不断。他闻令即动、昼夜奋战。60多个日日夜夜里,刘刚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困了就抱着材料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吃一碗泡面,一天忙下来疲惫不堪。可当电话一响,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新的战“疫”中。

  在疫情初始,刘刚第一时间带队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突出防控重点,紧盯死守全区诊治医院和隔离点的警戒安保工作。全市4家定点收治医院中津南区就有两家。号称天津“小汤山”的海河医院,是我市第一家疫情确诊病例收治医院。刘刚多次冒着风险深入该院的病患出入口、监控室、医疗控制区等重点区域反复勘查,设置了安全防线,切实确保了海河医院医疗、隔离秩序的绝对安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新建成的津南医院在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后,他与相关部门迅速对接,细研判、定方案、布警力,督促指导医院强化安全防范,仅一周就将各项安保措施、设施准备落实到位,确保了津南医院如期开展收治任务。

  在处置涉疫警情中,刘刚面对各种突发警情,从不分份内份外,总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任务。自1月25日以来,刘刚带领同志共研判涉疫警情3400余起,指导查处涉疫情案件48起。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刘刚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企业复工复产和学校开学复课等各项紧张的工作之中,不知疲倦、忘我工作,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全力以赴抓好相关工作措施落实,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  吴桐,男,汉族,33岁,中共党员,200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公安宝坻分局新安派出所副所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3次,被评为分局优秀共产党员。

  吴桐的父母、妻子均是公安宝坻分局退休和在职民警,是名符其实的“四警”家庭,在父母多年的言传身教下,当一名好警察不仅是儿时的梦想,传承的更是一种信念与坚守。从警12年来,不论是在刑侦支队还是在派出所,不论是作为普通民警还是担任基层所领导,他都冲锋在前、不惧生死,特别是2017年8月1日,吴桐在驾车追捕盗抢嫌犯过程中发生车祸,导致其肩胛骨、肋骨、腿骨多处骨折,最终被认定为八级伤残,但他伤愈后立刻重返岗位,无怨无悔、奋战一线,充分展示了一名公安民警的忠诚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吴桐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第一时间冲上战“疫”第一线,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严密落实防控举措,扎实筑牢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防线。疫情初始,分局抗疫物资紧张,吴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将全年伤残补助金拿出来,购买口罩捐给分局。1月31日,宝坻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后,吴桐向疫而行、主动请缨,在分局第一个把摁着红手印的请战书直接递交到分局领导手中,请求前往最危险最艰苦的抗疫第一线。经分局研究决定,2月3日,吴桐率领4名同志进驻宝坻区启动的第一个医学隔离观察所,负责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安置安抚和留观所的安保工作。因条件有限、隔离人员众多,吴桐等5人与隔离人员同住一栋楼内,隔离人员安排在三层以上,他们住在一楼。面对极高的感染风险,吴桐把安全留给战友,把距隔离区最近最危险的岗位和最难熬的夜巡时段留给自己。在连续战“疫”76天的坚守中,吴桐每天平均工作16个小时,严格查控出入车辆及人员,认真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控,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侦查意识,时刻关注每名隔离人员的大事小情,全力维护留观所的正常运转和绝对安全。期间,吴桐先后2次进入隔离区,及时跟进、耐心做好情绪波动人员的安抚工作。在本地隔离人员清零后,驻守留观所从未回家的吴桐,婉言谢绝了分局领导让其倒休的好意,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继续做好境外输入隔离人员的安置安抚工作。至今,吴桐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妥善安置安抚隔离人员4批次,为隔离人员解决实际困难78件,与战友们一同用热血和忠诚构筑起阻击疫情蔓延的坚实屏障,充分彰显了公安民警在危急时刻以大局为重、奉人民为上的责任与担当。

王欣,男,汉族,42岁,中共党员,2000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证照管理处信息化与通信科科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受到嘉奖6次,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优秀人民警察。

  王欣多年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公安出入境工作中,立足本岗、扎实苦干,发挥专长、攻坚克难,直接组织完成了全市出入境证件电子化改版等多个重要项目,为提升天津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便民服务效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工作中,他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创新工作方法,精准开展研判,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王欣立即以强烈的职业敏感性,他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准确掌握分流航班到港动态,及时接收外省市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边检和海关等部门通报的相关信息,连续一个月24小时严防死守,每天连续工作20个小时,全力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跟进到位,为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工作的基层民警,王欣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思路解决难题。近年来,他针对残障人员等出行不便群体的办证需求,依托市公安局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创新启用了集证件相片等办证采集与业务办理于一体的出入境移动执法服务工作箱,为数百名有特殊需求和困难的市民提供了“足不出户”的办证服务。他针对群众现金缴费不便的问题,启用证件工本费非税扫码缴费系统,自2019年7月上线以来,为近30万名群众提供了便捷缴费服务。近年来,他还先后完成港澳台签注自助办理、出入境证件免费速递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建设,搭建起天津特色的“互联网+出入境”服务新模式,其承担的两个科技创新项目分别获得公安部、市公安局科技创新二、三等奖。在2019年全市出入境工作属地化改革中,王欣承担各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接待大厅筹建工作,他带领科室民警跑遍全市15个新建大厅,帮助选场地、做方案、定流程,每到一个单位都要逐台设备一一安装、调试、培训,在持续14天的时间里,每天都是早上出发深夜返回,最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市各接待大厅提前准备就绪并如期启用,使全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出入境办证服务。

杜春华,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2005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第二看守所监区警组长、三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4次。

  杜春华从警15年,在监所管理岗位上11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在这个看似枯燥、单调、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辛勤耕耘在公安监管工作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杜春华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克服困难、冲锋在前,日夜值守、顽强奋战,自2月10日起封闭入所至今,累计64天,1536小时在岗,全力投入看守所保安全、防疫情的特殊战斗中,坚守在市第二看守所疫情防控“阵地”,为实现监所防疫“零感染”、安全监管“零事故”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监所实行勤务期间,他作为班次中唯一一名管教民警,负责全部在押人员的每日常态教育管理、思想情绪安抚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尽量减少外界人员接触,确保疫情期间绝对安全,杜春华每天既要保证为监区、监室定时消毒防护,还要做好为被监管人员通风、巡诊、发药、体温监控等工作,被监管人员一日三餐也都由他逐人打饭送到监室,一天下来,从早7点到晚10点,事无巨细,不辞辛劳,以万无一失的严防死守,确保监所的绝对安全。

  日常工作中,杜春华始终坚持“细心、耐心、恒心”工作原则,他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担任管教以来所有在押人员的基础病史和相关资料。他深知每个在押人员的身心稳定程度都关系到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益和监所安全稳定,丝毫马虎不得。2019年底,杜春华发现一名被监管人员脸色发白,叮嘱同监室人员对其密切关注,次日该人突发十二指肠出血,休克昏迷。杜春华迅速联系驻所医生紧急救治后将其送往医院,因治疗及时,最终转危为安脱离了生命危险。誓言无悔,坚守无声,时至今日,杜春华仍坚守在岗位上封闭执勤,以铁一般的战斗意志当好高墙下的“守门人”,用忠诚与奉献筑起防控疫情、保护监所安全的坚固堤坝。

郭玉泉,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2004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二支队支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嘉奖3次,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

  郭玉泉从警16年来始终战斗在网络安全保卫战线最前沿,业务精湛、业绩突出,逐渐成长为网络安全专家型人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郭玉泉作为中坚骨干,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标准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带领民警克服困难、拼搏奋战,严防死守网络空间阵地,全力做好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等工作,为营造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为有力确保疫情期间我市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积极开展网络安全保护和指导工作,2019年以来,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行业平台开展了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工作,通报整改了一批网络安全漏洞隐患,并将相关隐患全部清零,为维护我市网络安全环境清朗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