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警惕“朋友圈”变“毒友圈”

来源: 天津市公安局发布时间: 2018-07-18 16:30

  “朋友圈”变“毒友圈” 毒害青少年

  新型毒品“外衣”不断翻新。“奶茶粉”、“开心水”、麻古、摇头丸、美沙酮等各种化学合成类新型毒品不断出现,近年来又出现了“红冰”、“阿拉伯茶”、“浴盐”等最新型毒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些新型毒品通常披着零食的外衣,降低目标群体的防备心,或满足吸食者尝鲜的需求。”有时一杯“奶茶”可能同时混有新型毒品以及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本人都无法知晓其到底吸食了多大量、哪种类型的毒品。

  在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中,有一类是长期吸毒者,在吸食传统毒品之外,尝试新型毒品。还有一类是青少年,他们对新型毒品缺乏了解,在毒品漂亮外衣的迷惑下“尝鲜试毒”,以为不会上瘾或者被欺骗、教唆而吸食新型毒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中、高考过后以及寒暑假时间段,到医院进行自愿戒毒的青少年人数明显增多。在自愿戒毒的青少年中,年龄最小的仅13岁,在他人教唆下吸食了K粉以及其他新型毒品。

  吸毒社交化、娱乐化,私人会所成吸毒新聚集地。以前吸食的场所大多在迪厅、KTV、酒吧等地,现在都是去私人别墅、会所,或是在租用的高档公寓内。“选择这些地方,主要是因为更隐蔽,更易躲避警察查缉。”

  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共筑防毒墙

  部分公安干警、戒毒医院医生认为,新型毒品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对此,必须加大力度打击毒品犯罪,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排查,呼吁全社会共筑“防毒墙”。

  加大群众举报力度。新型毒品一般属于混合类毒品,成本低,售价往往还高于同等质量的成品毒品。混合型毒品销售末端的利润一般可达25%以上,贩卖该类毒品的上游利益则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且相比传统毒品,新型毒品制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化学方法、专业工具,更不会产生容易暴露的废气、废水,整个过程在居民楼住所就可以完成。若没有知情人士举报或在毒品交易时被抓,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往往非常大。

  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加大对娱乐场所聚众吸毒稽查力度,不少吸毒者将吸毒地点转向私人会所或高档公寓,流动性和隐蔽性更强。且随着社交工具便利化,吸毒者网络联络更便捷。公安机关在加大实地稽查打击力度外,加大网络监督力量,核查相关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新型毒品的危害,及时寻求专业机构救助。不少吸毒者都是瞒着家人、亲人在外和朋友吸毒,但吸毒者往往会产生一些身体症状,如极度不耐烦、无缘无故发脾气、腹痛、尿频尿急等。如果发现家中成员长期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检验。

  来源:云南禁毒网  责任编辑:林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