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和平公安教您如何“见招拆招”防诈骗(老年篇)

来源: 天津市公安局发布时间: 2018-09-18 17:48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了老年群体上网的主要工具。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整体网民的10.4%。受害人中,老年人占比颇高。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有存款、对金融创新了解不够、重亲情等特点实施金融诈骗。

  犯罪分子会针对防范意识较弱的网民,不断翻新诈骗手法。老年网民遭遇的常见诈骗类型有:保健品诈骗、红包诈骗、中奖诈骗。此外还有不少老人遇到非法集资、仿冒公检法类诈骗、网络传销、网购诈骗等。公安和平分局网警总结了几种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案例,提醒老年朋友们注意防范。

  一、保健品诈骗。请“医生”“专家”给老年人免费体检,借机推销保健品,讲述保健品功能时夸大成分与效果,引起老年朋友的兴趣,在销售时给予“优惠”,从中诈骗老年人钱财。

  预防提醒:保健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通过正规渠道,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途径购买。此外,提醒各位老年朋友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按照标签说明要求食用。

  二、红包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老人对微信AA收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转账,点击付费链接,从而完成诈骗。

  预防提醒:老年网友们要牢记微信红包转账密码,切勿贪便宜抢“需要支付密码”的红包。

  三、中奖诈骗。骗子会在老年朋友参与或浏览过的网站,假冒网站系统传播虚假中奖信息,要求老年人转去部分费用,将会赢得“大奖”。很多老年朋友信以为真,转完账后,对方就杳无音信了。

  预防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更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四、非法集资。部分老年人开始有了投资理财的观念,想从中获得收益,却不慎进入了不法分子的骗局。非法集资公司打着投资理财的名号,引诱老年人投钱,使得老人最后血本无归。

  预防提醒:投资理财应该走正规渠道,弄清存款、理财、保险的区别,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进行购买,老年朋友切勿轻信非法集资公司“高额回报”的诈骗手段。

  五、仿冒公检法类诈骗。此类案件多为团队作案,犯罪分子细致缜密,将老年人网购信息等窃取,再使受害人“卷入重大案件”,发送伪造的“证据”,诱导老年人转账。

  预防提醒:老年人应该多看新闻,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关注法制栏目,了解各类骗局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提高警惕性,不要轻易因为对方的“身份”就相信对方。

  来源:公安和平分局 责任编辑:樊晓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