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面锦旗来自南开区某医学集中观察隔离点的隔离人员。特殊时期,肆虐的病毒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远了,离开了熟悉的住所,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在无助与恐慌的等待期内,正是一些素不相识的逆行者,用关爱与温暖,将彼此的心拉近,为这些“离家人”驱逐了内心的阴霾。
当一个新名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现,
当城市的运转被按下了暂停键,
当足不出户取代了传统佳节的团圆相守,
太多逆行的身影成为了筑牢疫情防控的生命线。
有这样一支队伍,每一名队员都是共产党员,每一名队员都是公安民警,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公安南开分局应急处突队。他们是常驻南开区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守护者,他们更是特殊时期保障南开市民的忠诚卫士。


说起成立南开应急处突队的初衷,是为了隔离与已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群体和个人。那时候,恰恰是疫情席卷全国的初期,面对一切的未知,处突队的队员以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南开公安精神主动请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隔离点”三个字听上去不免令人恐慌,因为这里居住的都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危险系数高,感染风险大。队员们深知一旦入驻,便都成为了高危人群。即便如此,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隔离点也由2月1日成立最初的一个点位,增加至如今的多个点位,队伍成员也在不断壮大。处突队的任务也随之拓展至境外人员返津的接返工作,以及境外回津人员、疫区归来人员的隔离工作。
细细回想,“隔离点”内的生活已有两个多月了。一批批隔离人员的入住解除、喜怒哀乐,队员们都从旁见证并一路陪伴着。大家从寒冬走进了初春,从飘雪等到了花开。无数个灯火阑珊的夜晚,隔离房间内传出的电视声、音乐声、家人的问候声,也一次次触动着这些铮铮硬汉的心扉。正值当年的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

来自公安南开分局特警支队二大队的民警王飞,是个典型的“蓝白配”家庭,妻子是一中心医院的护士,疫情当前,两口子携手抗疫,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狠心抛下……

忠诚
坚守
公安南开分局情报技术支队二大队民警张庆浩,以及公安南开分局网安支队民警张鹏,这对父子的身影也都同时出现在处突队的阵容中,他们用行动谱写着“上阵父子兵,‘疫’线共担当”……


有的时候,隔离点的工作是枯燥的,一个班次8小时下来,只有值守;有的时候,隔离点的工作又是充实的,因为总会有暖心的故事发生。
王安宁、金磊驻守的点位,正是文章最初赠送锦旗的点位,在这里驻守的民警与医护人员互相联动、配合默契。由于疫情的特殊性,境外回津人员的家属都不能到机场接机,取而代之的只有隔离点的民警和医护人员,“回津”第一眼见到的“亲人”也都是这些穿着隔离服的逆行者。作为民警能够给予他们的便是嘘寒问暖,温暖关怀,以尽快驱散他们内心的无助与不安。

王秭添驻守的点位,有一位从美国探亲返津的陈先生。说起这位陈先生,已经60几岁了,春节前本是到美国探亲的他,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到前段时间才回到国内,而且一下飞机就被转送到了隔离点,思乡和念家之情令陈先生的情绪十分低落。得知陈先生的情况,王秭添决定去看望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王秭添穿上了专业的隔离服,带上精心准备的水果,以及他亲手熬制的小米蘑菇粥,走近了陈先生。

在与王秭添推心置腹的交谈中,陈先生打开心扉,连日来压抑心中的苦闷得到释放,俩人也互加了微信,隔离的日子里,二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眼看着解除的日子就到了,想到王秭添,老陈还真有些不舍……


王晓赫驻守的点位,有一对从澳洲返津的老夫妇。也许是因为舟车劳顿,也许是因为陌生的病毒,从入驻隔离点的第一天开始,老两口就出现了各种“水土不服”。细心的王晓赫注意到这一点,也是主动联系两位老人,每天扮演起了“儿子”和“心理医生”的角色,从起居饮食到心理疏导,成为了王晓赫每天必做的事情。很快,两位老人解除隔离的日子到了,新的问题又出现,“健康码”的注册令两位老人犯起了难。他们只得回到隔离点,找到了王晓赫。当他们从王晓赫的手中成功得到“健康码”的那一刻,两位老人痛哭流涕,这眼泪包含的情感耐人寻味……


尹玉伟驻守的点位,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周医生。说起这位周医生,他是咱们天津某医院的一位医学专家,春节前回湖北恩施探亲的他,却因为疫情驻足在恩施无法回津。天津援鄂医疗队对口的帮扶点恰巧就在恩施,周医生自愿加入了天津医疗队,凭借着恩施本土人的优势,帮助天津医疗队在恩施与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协调与对接。回津后的周医生,主动驾车来到隔离点进行隔离。因为周医生来得匆忙,又是主动要求隔离,属于计划外的隔离人员,隔离点立即启动紧急调配方案,很快为周医生安排了房间以及配餐。周医生也从未提及自己的身份,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更是谦和友善,直到临近解除隔离,这位“英雄”的身份才被大家所熟知……

王文虎承担着境外人员返津的接返工作,津京两地的奔波尽管辛苦,但是看到这些归来的“亲人”,那些苦与艰辛早已不知所踪。在接回的亲人中,有一些是海外的留学生,王文虎从这些孩子天真烂漫的眼神中,看到了无助与惶恐,回国的“接亲团”里没有熟悉的亲人,王文虎说他就是孩子们的亲人……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分局分管领导每天不管多忙,都要到各个隔离点“打卡”,每次巡视需要六、七个小时。虽然每天还有大量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哪怕是下班后,也要到这些点位看看这些驻守一线的“孩子”们。战疫两个多月的时间,“打卡”的领导成为了大家越来越离不开的“大家长”……



病毒带来的阴霾在逐渐消散。隔离点的窗外,微风拂动着早春的新叶,透过空隙望去,远方的天空在渐渐变蓝……
来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