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一大早,公安北辰分局普东派出所社区民警胡春林,已经来到自己的管片之一-普康里小区,用粉笔认真“更新”着小区大门口悬挂的“电诈警情通报小黑板”。

“自疫情发生以来,电信诈骗案件有增多的趋势。”据胡春林介绍,以他负责的6个小区为例,老旧小区主要是岁数大的老人居多,有急病乱投医的,网上买保健品的多,吃完不管用,上当受骗;新建小区年轻人被骗居多,网上刷单返利,网上冒充客服退款被骗,玩游戏网上买装备被骗,还有网上理财被骗等。
社区民警正在讲解电信诈骗警情
4月初,普东派出所所开始制作并推广了“电诈警情通报小黑板”,如今,该所辖区内共33个小区实现了全覆盖。

![]() |
![]() |
![]() |
![]() |
在胡春林管片儿内,他带领辅警和网格员坚持每天入户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并及时更新黑板上的防诈内容,以便辖区居民在小区里遛弯或上下班路过时可以看到。
4月中旬,居住在北辰区的毕大爷接到外省市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电话,称现在购买鹿茸片的价格十分优惠,但是收到货的毕大爷却发现了许多可疑的地方:没有标识,包装粗糙,保健功能夸张。
由于那段时间经常在小区门口看到公安机关的“防诈提示”,毕大爷防范意识有了大幅提高,老人随即拿着保健品找到了胡春林。

“既无生产日期,也无生产厂家和商标,做工还十分粗劣,这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幸好是货到付款,在民警的阻止下,老人避免了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更多人上当,民警还将样品邮寄给发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追查这些“三无”产品的来源。事后,毕大爷表示今后不会再相信此类推销产品的电话了,对民警的工作表示感谢。

而以此案件为契机,胡春林将老人的经历写进了“电诈警情通报小黑板”,提醒更多的居民注意。
无独有偶,5月19日,居民王大娘则亲身经历了另一种电诈骗术。
当天上午,王大娘在家中接到自称北京公安局刑警三大队副大队长电话,对方称王大娘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告知其银行卡号和短信验证码,对方还通过微信把“警察工作证”发给了她。

“这种套路似乎很眼熟,在哪见过呢?”期间,对方不断催促王大娘将验证码发过去,而老人则终于想起来了“电诈警情通报小黑板”上的一段内容和自己遇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王大娘于是联系了社区民警,经确认,这是一起冒充公检法的电诈套路……
除了“电诈警情通报小黑板”提示居民以外,民警还通过悬挂横幅,喇叭在各小区巡回播放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现在大部分居民都有了防范意识,5月至今,社区未发生电信诈骗案件。”胡春林欣慰地说道。
来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