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明:48岁,中共党员,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跨境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民警、一级警长。从警多年扎根刑侦一线,专注涉网诈骗案件侦办,以专业与执着守护群众“钱袋子”。
杨莹:马会明妻子,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自三月起,全身心投入重点街区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用“匠心”将设计蓝图变为城市实景。
马毓聪:马会明女儿,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加入志愿者翻译组,承担迎宾现场支持与公共标识英文规范整改任务,以青春力量服务峰会。
刑警父亲:案卷前的执着坚守
晚上十点的会议室,荧光灯冷光映亮马会明鬓角霜色。他面前的案卷上,红色标记笔勾勒的“跑分”团伙资金流向图,缠绕着横跨七省的诈骗线索。这是他和同事追查近40天的案子,每一条线条背后都可能连着一个被掏空积蓄的家庭。
手机亮起,是女儿发来的消息:“爸,出差注意安全,我跟妈等你回家吃饺子。”他指尖悬停两秒,只敲下“放心”二字。桌角出差记录册上,一行字旁已画满七个勾,标记着三十九天里辗转的七个办案点。两小时前,他刚调取完第150份关键证据,没顾上喝口水,又带着新线索赶回事发地临时办案点。
“马哥,眯会儿吧,你眼睛都红了。”年轻民警端来热咖啡,语气满是心疼。马会明却摆了摆手,指向电脑屏幕跳动的数据流:“这几笔转账间隔全在三分钟以内,背后有专门操盘手实时调度。收网前必须挖出这个人,不然他们换了窝点,我们要多跑冤枉路,还会多有人被骗。”话语平淡,却藏着老刑侦的执拗。案子没结,他心里的弦就松不下来。
工程师母亲:工地上的匠心筑城
妻子杨莹的来电打断了会议,电话那头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难掩骄傲:“会明,毓聪学校推荐她去上合峰会做志愿者,负责英文引导。我这边重点街区整体改造也到收尾了,昨天夜里还在调外墙灯光角度,就想让外国嘉宾一来,就能看到天津最美的样子。”
这段时间,马会明扑在“跑分”案上,家里事全靠杨莹扛:女儿家长会他一次没去,杨莹自己负责的建筑项目忙到凌晨,也从没对他抱怨过。而在工地上,她更是“常驻人员”:头戴厚重安全帽,手持画满标记的图纸,一次次穿梭在脚手架间。工人遇问题,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俯身为对照图纸比划,甚至亲自量尺。“每一面墙、每一盏灯,都是城市的门面。”这是她常对同事说的话。历经无数日夜,改造工程高质量完成,嘉宾眼中焕然一新的整洁街区,藏着她和团队的默默坚守。
学生女儿:峰会里的青春担当
挂了妻子的电话,马会明心里又暖又涩,而女儿马毓聪正为峰会志愿工作全力准备。彩排现场,她和团队反复确认台词与礼仪流程,有时一站就是几小时,腿脚酸痛仍咬牙坚持;走访市区重点点位时,她逐处核对公共英文标识,确保准确得体,每天步数轻松破万,汗水浸透志愿服,却笑着说:“能用专业知识为城市服务,这是最有意义的一课。”
终于,近四十天奔波后,“跑分”案告破。马会明把“案子破了”的消息发给杨莹,收到的回复是一张照片:女儿举着刚熨好的志愿者服,笑得眉眼弯弯。他回家休整时,推开门便闻到熟悉香味。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女儿在整理志愿服,杨莹端着醋从厨房走出:“快洗手吃饭,知道你就好这口,特意多包了两屉。”饭桌上,毓聪认真说:“爸,以后我不管做什么,都要像你办案子一样,做到最好。”
同向而行:汇聚成城市的荣光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如期召开。马会明站在会场外围巡逻点位,远处宏伟建筑外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那是妻子和团队熬过无数夜晚的成果;会场内,女儿用流利英语为外国嘉宾引导路线。
三条原本平行的轨迹,此刻汇聚成同一个坐标,为了城市的安全与荣光。马会明望着宾客笑脸与街上车水马龙,心中满是自豪。从青春到两鬓微霜,他或许错过女儿成长点滴、少了与妻子朝夕相伴,却从未后悔。他守护的不只是小家团圆,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肩上的藏蓝,不只是一身警服,更是这座城市的安全感。他知道,只要群众需要、城市需要,这抹藏蓝就会一直坚守下去。